第三届中国化学链会议
时间:2025-09-19 09:00 至 2025-09-21 18:00
地点:青岛

- 参会报名
- 会议介绍
- 会议日程
- 会议嘉宾
- 参会指南
|
第三届中国化学链会议
会议时间:2025-09-19 09:00至 2025-09-21 18:00结束 会议地点: 青岛 详细地址会前通知 会议规模:暂无 主办单位: 中国颗粒学会
|
门票名称 | 单价 | 截止时间 | 数量 | |
会务费
![]() |
¥3400.0 | 2025-09-18 17:00 | ![]() |
|
合计:
|
会议介绍
会议内容 主办方介绍
第三届中国化学链会议宣传图
主办单位:中国颗粒学会、青岛科技大学
协办单位:宁夏计量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
(国家煤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青岛科技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青岛市青年科学家协会
江门双碳实验室
地 点:山东省青岛市
青岛西海岸隆和福朋喜来登酒店
(西海岸新区滨海大道3688号)
日 期:2025年9月19日-21日
会议简介
各有关单位和科技工作者:
为实现我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促进化学链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产业进步和人才成长,由中国颗粒学会、青岛科技大学等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化学链会议将于2025年9月19-21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
化学链具有“CO2内分离”的特点,可实现含碳物质低能耗、低污染转化的鲜明优势。化学链技术源于19世纪初的商业化铁-蒸汽制氢,兴于21世纪中化石燃料清洁燃烧及CO2捕集,历经多年发展被应用于化石能源清洁利用、高值化学品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也与可再生能源、AI机器学习等前沿研究方向交叉融合,成为能源、化工和环境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我国从事化学链领域科技工作者众多,在化学链领域取得了诸多具有前瞻性和原创性的研究及产业化成果,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2019年初冬,国内外化学链人相聚在璀璨之都羊城广州,成功召开了首届中国化学链会议。2023年仲春,全国化学链同仁重聚于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圆满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化学链会议。本届中国化学链会议将围绕功能材料设计和制备;化学链燃烧、气化及其放大;化学链CO2原位高值转化;反应器及AI驱动的碳捕集和转化等多个专题的科研进展、产业发展等展开交流。此外,为促进青年人才成长,届时同期举行“双碳背景下的绿色能源与催化”博士后及青年学者论坛。
现面向化学链领域以及能源、化工、材料和环境等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青年博士后/博士征集科技论文(摘要)。大会还将评选优秀报告及优秀墙报,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参会。
会议拟举办4个分会场和1个论坛:
分会场一:功能材料设计和制备;
分会场二:化学链燃烧、气化及其放大;
分会场三:化学链CO2原位高值转化;
分会场四:反应器及AI驱动的碳捕集和转化;
博士后论坛:“双碳背景下的绿色能源与催化”博士后及青年学者论坛。
本届大会将举办化学链领域内相关仪器、设备、产品、技术及其应用和成果展,包括测试分析仪器、颗粒制备设备、产品、技术及其在能源、化工、环境和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和成果等内容。诚挚邀请相关单位与个人踊跃参与,共同见证此次盛会。
已确定参会的大会报告专家有(持续更新中):
许光文,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阳化工大学校长/教授;
沈来宏,东南大学教授;
赵海波,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陈 萍,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
梁志武,湖南大学教授;
李振山,清华大学教授;
Chunfei Wu,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Reader(教授),Carbon Cap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创刊主编;
……
会议组织
大会主席
郭庆杰 教授
青岛科技大学
学术委员会
(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冠益 程乐鸣 董长青 段伦博 房倚天
巩金龙 郭庆杰 何 方 洪 慧 金红光
卢 平 李克忠 李文英 李英杰 李松庚
李振山 刘 晶 秦昌雷 冉景煜 沈来宏
孙志强 王 华 王晓东 吴晋沪 肖 睿
袁浩然 于庆波 赵 明 赵增立 赵海波
顾问委员会
沈来宏 赵海波 王 华 李振山
黄 振 李孔斋 祝 星
大会组委会
(按姓氏拼音排序)
白红存 曾德望 曾 亮 常国璋 陈良勇
陈 赛 陈时熠 高云飞 巩 峰 郭 拓
韩 龙 韩秀芝* 胡修德 黄传德 黄 巧*
黄 振 金 波 李京红* 李孔斋 刘 方
刘 汶 罗 聪 马琎晨 马晶晶 梅道峰
任小平* 任广敏 宋 涛 孙 朝 孙德帅
孙镇坤 覃 吴 田红景 田 鑫 王保文
王翠苹 王 坤 王体壮* 王晓佳 魏国强
魏杞娜* 吴 曼 吴志强 武景丽 杨 柳*
易 群 余钟亮 张 迪* 祝 星
(*中国颗粒学会人员)
大会秘书长
田红景 孙德帅
秘书组
吴 曼 马晶晶 郭 拓 任广敏 胡修德
会议日程
04
分会场信息
分会场一
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
召集人
祝 星,昆明理工大学
高云飞,华东理工大学
曾德望,东南大学
朱燕燕,西北大学
田红景,青岛科技大学
黄传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分会场简介
化学链反应技术作为能源清洁转化与碳减排的重要手段,其发展高度依赖于功能材料的创新突破。为促进功能材料设计与化学链反应技术的深度交叉融合,本会场聚焦新型氧载体、载氮体、载氢体等材料领域的前沿进展,特别关注材料结构-性能关联机制、规模化制备技术及工业应用转化等关键问题。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专家进行报告,旨在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推动材料设计与反应工程的协同创新,为解决能源环境领域的重大需求提供新材料解决方案。
征文范围
(1)化学链氧载体材料的微观结构调控与反应动力学研究
(2)多功能催化材料在化学链制氢、合成气转化、生物质高值利用等过程中的应用
(3)抗积碳、抗烧结复合材料的界面设计与稳定性提升策略
(4)化学链材料宏量制备技术(3D打印、流延成型等)与装备开发
(5)化学链系统集成中的材料-反应器协同优化研究
分会场二
化学链燃烧、气化及其放大
召集人
黄 振,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宋 涛,南京师范大学
汤红健,东南大学
白红存,宁夏大学
常国璋,山东科技大学
蒋琼琼,华北电力大学
分会场简介
化学链燃烧与气化技术作为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低碳技术,近年来在能源清洁利用、碳捕集与高值转化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从宁夏吴忠煤炭化学链燃烧/气化项目顺利实施万吨/年热态实验,到四川德阳成功实现5兆瓦化学链燃烧系统的自热连续运行,我国化学链燃烧与气化技术开始从实验室走向中试放大与工程应用。第四分会场将聚焦“化学链燃烧、气化及其放大”,深入探讨载氧体设计与规模化制备、化学链燃烧过程强化与放大、化学链气化过程强化与放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本次会议交流,为推动我国化学链燃烧与气化技术进步贡献力量。
征文范围
(1)载氧体设计与规模化制备
(2)化学链燃烧过程强化与放大
(3)化学链气化过程强化与放大
分会场三
化学链CO2原位高值转化
召集人
陈良勇,东南大学
陈 赛,天津大学
郝 芳,湘潭大学
马琎晨,华中科技大学
田 鑫,武汉大学
马晶晶,宁夏大学
分会场简介
聚焦基于化学链原理的CO2资源化与高附加值利用技术,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讨论。会议内容涵盖CO2转化反应机理、关键材料设计与性能调控、系统工艺开发与集成等前沿方向,重点关注新体系、新方法在提升转化效率与产品选择性方面的最新进展。分会场将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与技术专家进行专题报告,促进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的深度融合,推动化学链CO2高值转化技术的创新发展与产业化应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征文范围
(1)化学链CO2转化机理研究
探讨CO2在化学链转化过程中的活化机制、反应路径及中间体演变等
(2)化学链CO2转化关键材料设计与性能优化
研究高效载氧体/催化剂/CO2吸附剂等功能材料的合成方法、结构调控及稳定性保持等
(3)新型化学链CO2转化体系与工艺开发
发展以合成气、甲烷、甲醇、烯烃等为目标产物的创新转化体系与工艺流程
(4)碳中和背景下化学链CO2转化的战略布局与前沿展望
分析化学链CO2高值利用技术在未来能源转型和碳减排体系中的发展方向与潜力
分会场四
反应器及AI驱动的碳捕集
和转化
召集人
段伦博,东南大学
李英杰,山东大学
刘 方,中国矿业大学
赵 坤,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赵传文,南京师范大学
罗 聪,华中科技大学
孙 朝,中南大学
分会场简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在化学链能源转化基础研究及应用推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正深刻引领着领域的技术变革。第四分会场将聚焦“反应器及AI驱动的化学链能源转化技术”,深入探讨新型化学链反应器的设计与研发、AI赋能的低碳化学链能源转化技术、载氧体材料的智能预测与筛选、化学链精细化学品合成,以及其他前沿化学链技术的最新进展。旨在通过本次会议交流,推动人工智能与化学链技术的深度融合,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
征文范围
(1)化学链反应器的设计研发
(2)AI驱动的碳捕集与转化技术
(3)新型载氧体的智能预测与筛选
(4)化学链工艺下的精细化学品合成
(5)其他新兴化学链能源转化技术
博士后论坛
“双碳背景下的绿色能源与催化” 博士后及青年学者论坛
召集人
孙德帅,青岛大学
王翠苹,山东科技大学
曾 亮,天津大学
吴 曼,青岛科技大学
宋 晨,清华大学
郭 拓,江门双碳实验室
任广敏,青岛科技大学
分会场简介
全球碳中和背景下,能源与催化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是工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石。值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 40 周年之际,“双碳背景下的绿色能源与催化” 博士后及青年学者论坛重磅启幕,聚焦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构建多学科深度融合的学术交流平台。特邀荣获欧洲玛丽居里奖学金、德国洪堡研究奖学金等国际顶尖荣誉的学者,以及国家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获得者等优秀青年人才,分享科研创新经验与前沿见解。本论坛旨在推动绿色能源及碳捕集与利用领域基础理论突破与工业应用创新,深化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为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注入强大的创新动能。
征文范围
(1)面向低碳未来的化学链清洁能源技术:化学链燃烧、气化、化学链制氢、化学链制氨、化学链催化转化等
(2)能源环境材料与催化化学:包括能源热/光/电催化、CO2热/光/电催化、生物质催化转化、等离子体催化等
(3)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包括CO2捕集(活性炭,分子筛,液胺,MOFs,离子液体等),CO2封存/矿化技术,和集成式CO2捕集与原位利用技术
(4)系统集成及优化:包括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分布式利用反应器优化与系统集成,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与碳管理等
05
征稿信息
本次会议诚向各位参会代表征集论文(详细摘要),会议已经在Fuel、《洁净煤技术》分别设立“Advance in chemical looping on energy and fuel high efficient utilization”和“化学链前沿技术”专刊。Powder Technology、Chinese J Chem Eng、《化工学报》等学术期刊也与本次会议合作,会务组将推荐优秀论文至以上期刊发表。
1. 征文要求为详细摘要,请采用Word排版并上传,格式请前往会议网站下载。
2. 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25年7月31日。
查看更多

中国颗粒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Particuology ,缩写CSP)是由中国颗粒科学与技术领域内的科技工作者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非营利性、学术性的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颗粒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社会力量。学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本学会办事机构挂靠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会议日程
会议嘉宾
参会指南
会议门票
票种名称 | 价格 | 原价 | 票价说明 |
会务费 | ¥3400 | ¥ |
查看更多
温馨提示
酒店与住宿:
为防止极端情况下活动延期或取消,建议“异地客户”与活动家客服确认参会信息后,再安排出行与住宿。
退款规则:
活动各项资源需提前采购,购票后不支持退款,可以换人参加。
您可能还会关注
-
第五届(2025)中国兽药原料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畜牧业发展论坛
2025-10-24 济南
-
2025高端精细化学品开发研究与绿色智能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交流会
2025-06-03 上海
-
DAMS2025中国数据智能管理峰会(上海)
2025-09-12 上海
-
第六届(2025年)妇幼感染预防与控制学术年会
2025-06-11 成都
会议支持:
-
会员折扣
该会议支持会员折扣
具体折扣标准请参见plus会员页面 -
会员返积分
每消费1元累积1个会员积分。
仅PC站支持。 -
会员积分抵现
根据会员等级的不同,每抵用1元可使用的积分也不一样,具体可参见PLUS会员页面。 仅PC站支持。
部分参会单位
邮件提醒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