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明简历
出生年月:1934年5月,湖南长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水文水资源研究专家。湖南汩罗人。195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1960-1962年赴苏联留学,1981-1982年赴美国做访问学者。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水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水问题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地理资源研究所)、中科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副主席等职;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地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报主编与国际水文过程杂志编委等职。主持承担过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重大与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参与国家重大咨询项目20余项;发表论著400余篇、本,其中SCI论文100余篇,“H因子”大于20;获国家省部科技奖项14项;已培养研究生120余名,多次获得优秀研究生导师荣誉。作为我国自然地理水文水资源方向研究领域的倡导者与开拓者,发展了自然地理学科的水文水资源学;在水循环、产流模式、水文实验、农业水文、森林水文、环境水文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提出了缺资料地区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方法;发展了地理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分析模型,并应用于南水北调工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雨水资源化与“绿水”管理等思想极大的提升了我国缺水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效率。
出席会议历程
-
地点:北京
首届“中国海绵城市国际交流大会”于2016年9月23日在南京隆重召开,共吸引了行业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规划设计院、海绵城市建设方、设备材料制造商、金融机构等近千名代表出席。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国际水救助协会等权威机构的国内外专家与会分享了“海绵城市”的先进科技和成功案例。
报名截止
-
地点:杭州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多发,暴雨洪灾、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全面提高防洪抗洪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运行。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大坝)安全监测信息化技术发展迅猛,仪器设备完好率不断提高,防洪防汛新技术与新产品不断涌现。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和防洪防汛技术水平,大力推广和应用国内外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现定于2017年4月12日在杭州市召开“全国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与防洪防汛新技术高峰论坛”。并编辑出版《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与防洪防汛技术专刊》。
报名截止
-
地点:北京
报名截止
-
地点:海口
报名截止
-
地点:海口
报名截止
-
地点:济南
报名截止
-
地点:杭州
报名截止
相关嘉宾
刘亚军
国际水生态安全中国委员会
副主任
朱法君
浙江省水利厅治水办
主任
郭有智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脱盐分会
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