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晗简历
王晗,博士,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首批江苏特聘教授。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生物钟研究中心主任。
1996年在美国密执安州韦恩州立大学(WayneState University)获得生物科学博士学位。1996年8月起在美国佐治亚医学院(Medical College of Georgia)分子医学与遗传学研究所斑马鱼分子遗传学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1998年在俄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神经科学研究所现代斑马鱼研究起源地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2009年,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Oklahoma)助理教授,创建并主持该校斑马鱼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实验室。2009年9月受聘为苏州大学特聘教授,2010年入选首批江苏特聘教授,2011年起任苏州大学生物钟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起担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为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 生物节律研究会(SRBR)、发育生物学会(SDB)、演化研究会(SSE)、Sigma Xi科学研究会和中国发育生物学会等会员。近年为Nature,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Gene,Genetica,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Molecular Vision,Zebrafish,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Differentiation,TheAnatomical Records,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等杂志和英国The Wellcome Trust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人。
已在Nature Genetics、 Development和Evolution等发表40篇学术论文,翻译出版书籍1部。回国前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白宫基金会(Whitehall Foundation)和俄克拉荷马科学和技术促进中心 (OCAST)等作为项目负责人(PI)获得多项研究基金项目。目前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研究任务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
主要研究领域:⑴斑马鱼生物钟调节的分子遗传和基因组机制;
⑵ 生物钟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与生殖中作用机制;
⑶ 斑马鱼疾病模型建立以及其在医药中应用。
出席会议历程
-
地点:上海
如何准确的认识人类疾病的科学家一直苦苦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临床上发生的很多疾病之所以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缺乏对疾病发生原因和机制的了解。模式生物,因其自身的代谢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骼发育等系统与人类高度相似、易于培养和观察、繁殖率高等优点,科学家和临床研究人员很自然地选择了模式生物来进行疾病的相关研究。因此,在模式动物上真实模拟人类疾病的疾病模型,成为了了解人类疾病的最好的途径。
目前临床上使用比较多的模式动物有小鼠、大鼠、斑马鱼、线虫和果蝇等。小鼠是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模式动物,许多疾病的动物模型都是小鼠模型。此外,随着疾病机制研究更加深入,尤其是涉及到人类安全性方面的研究,比如药物的疗效、疾病的治疗等方面,更需要大型的模式动物,因此,一些进化地位高的模式动物也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青睐,比如说非灵长类猴、树鼩以及猪等。2017年3月由上海生物谷举办的“2017年模式动物与重大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与应用研讨会”以模式生物为出发点,邀请国内外知名的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以及企业研发负责人就模式生物基础研究、技术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现场演讲。
为此,我们热忱的邀请您参加本次研讨会,与您相聚在上海!
报名截止
-
地点:上海
2016(第三届)基因编辑研讨会将于2016年6月17-18日在上海召开。
报名截止
相关嘉宾
赖良学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副所长
赖仞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副所长
平勇
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
副教授
吴晓晖
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教授
许执恒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
研究员